時下,正值一年中“金三銀四”的求職招聘高峰期。但是,記者了解到,如今求職市場上通過網絡搜索等 方式獲取假證的應聘者太多,用人單位一定要保持火眼金睛的眼光,才能招到合適的人才,避免在人才招 聘上浪費時間、精力。
1、招聘來的高材生,簡歷注水,證件造假
鄒先生就是類似事件的受害人。鄒先生作為一家網絡公司的經營者,春節后想要擴大業務,因此準備招一 些新的員工,但是業務還沒開展起來,鄒先生卻給自己添了堵。他的網絡公司由于有很多外籍客戶,因此 對員工英語要求也比較高,“四級是底線,六級恰好,專業四級、八級更歡迎。”雷厲風行的鄒先生在年 后就火速招到了兩名號稱“精通英語”的員工。
“其中的一位確實英語水平過硬,業務上手也快。”鄒先生介紹說,但是另外一位就差強人意,“實 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他拿的英語六級的證件,跟他實際工作能力不太相符。”
在鄒先生的旁敲側擊下,這名員工說了實話,他的英語六級證件根本就是假的,是通過網絡找到制作假證 的人辦的一個假證而已,而其真實的英語水平連四級都不到。這位員工透露說通過360搜索引擎,就能快速 找到非法制作假證的組織,收費不高,但是卻非常有效率。“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有通過這種方式辦證 的經歷。”
2、網上辦假證的信息不少,隱蔽性很強
發生這事兒之后,鄒先生不禁后背發涼,他通過360搜索關鍵詞“證件”,發現了很多辦假證的機構進行了 公開推廣,“搜索引擎怎么能有這種非法的內容呢,搜索網站的安全底線在哪?。?rdquo;憤怒之下,鄒先生迅 速地解雇了這名員工,而且在公司內部開啟了異常“查證”運動。
不過,辦證當真就這么容易么?記者打開了薛先生所說的360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之后,果然在醒目的位 置有很多辦理假證的消息,而且都是通過網絡交易。記者同時向三個辦理假證的網站了解相關細節,發現 現在的假證辦理已經不是簡單的街頭小廣告,而是通過網絡平臺公司化運營,全部交易通過網絡,這也避 開了公安監管。
3、相關說法:互聯網絕對不是法外之地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搜索引擎一般都要對在其平臺進行付費推廣的企業和網站進行審核和管理。而鄒先 生遇到的這件事兒,則說明搜索引擎在這方面還有需要加強監管的地方,才會讓不法商家有機可乘。
業內專家表示,互聯網絕對不是法外之地,作為互聯網行業中的一員,每一個企業都有義務加強對推廣內 容合理性、合規性、合法性的審核,讓不法內容和行為在網絡上沒有生存的空間。
大連電視臺第三頻道《法制新天地》欄目的相關報道見http://v.qq.com/boke/page/t/o/5/t01266anj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