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攀枝花市公安局在其官微上發布一則經偵預警信息,提醒市民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實施詐騙活動。根據攀枝花公安機關調查發現,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可實施以下五種常見詐騙,包括:虛假銷售信息詐騙、虛假快遞信息詐騙、虛假維修信息詐騙、虛假票務訂購詐騙和虛假支付交易詐騙。
圖:攀枝花市公安局官微“經偵預警信息”微博截圖
由于近年互聯網與大眾生活聯系愈發緊密,無論衣食住行,還是學習就業,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正如微博中列舉的五種類型的虛假信息,銷售、虛快遞、訂票以及支付,都屬于當下最火熱的電子商務中涉及的交易環節。而上門維修這一傳統的服務行業,也逐漸開始“觸電”,消費者和服務商已陸續走向更為便利的線上交易。
誠然,必須承認互聯網日常生活與各種交易活動帶來的巨大便利。但是,無所不能的互聯網卻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信息傳遞的公開性和可操作性使得一些居心不良的謀財之徒有了可趁之機。尤其是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更是給這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推波助瀾的“幫助”。花少許的錢,在搜索引擎上做個推廣,就能將虛假信息送到無數受眾面前。而受眾中那些不明真相、輕信推廣的人,往往就會遭受騙子“魚肉”,成為詐騙受害者,難怪有網民戲言:“百度一下你就上當。”
近兩年來,有關網購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應對各種新奇的詐騙手段,網民也是防不勝防。但預防虛假信息詐騙,不能單靠網民一方的力量,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和懲治力度。同時,作為虛假信息傳播平臺的互聯網公司,也應該對平臺上的信息進行嚴格審核,對自身的傳播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不能一味謀財而成了不法分子的“幫兇”。
兩會期間,針對網絡搜索引擎存在虛假廣告傷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韓必省等30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公開提案,建議把搜索引擎有償推廣服務盡快納入“廣告法”監管。相信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日益健全,以及職能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大,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的亂象能夠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