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網訊 中國人最先發明了炸藥,但世界利用炸藥進行工程建設的確實瑞典人,美國人最先發明了汽車,但世界上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是德國……實踐證明,正是在全世界的不同國家之間的雙向流動,才讓“技術”本身得以不斷升級。
專業人士給這種技術雙向輸出推動升級的現象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反式創新”,且日益成為企業界流行的一個新概念,很多跨國公司通過“反式創新”進行產品升級。
一個反面的案例是,油漆行業將因為缺少“反式創新”而瀕臨淘汰。
眾所周知,油漆是一種以有機溶劑為稀釋劑的工業涂料,在使用過程中會向外揮發笨、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有害化學物質,尤其是甲醛,其對身體危害極大,對人的內臟、中樞神經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大量的油漆的使用,揮發的有害物質大量排放,也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近期,國家層面“油漆消費稅”的提上日程,讓油漆走上了被淘汰的不歸路。
一些人以為,“油漆”被淘汰僅僅是因為其不健康不環保,但事實上,這種說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歸根結底,技術停滯不前或許也是油漆被淘汰的最重要原因。
早在2004年,由于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效率的考量,歐盟就已全面禁止了油漆的生產和銷售。這一舉措無疑意味著油漆技術的雙向流動被切斷。
對于本就讓人詬病污染、浪費資源的“油漆”而言,出現了技術雙向流動的斷代是致命的,不僅導致了油漆技術停滯不前,也最終注定了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講,不斷的創新才能使企業在行業中保持有力的行業競爭力,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尤其是在當下的工業大變革時代,企業要想基業長青,技術與產品的創新時刻也不能停止。
對此,與油漆缺乏反式創新相反,作為油漆替代品的“水漆”產品卻因為技術的雙向流動和工藝創新而不斷升級。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歐美等發達國家就開始研發和生產水性漆,如今水性漆在歐洲的使用率已超過80%,國外水漆技術的不斷發展,也讓國內企業看到水漆技術研發替代油漆的機會,技術的反式創新、雙向流動效應讓中國的水漆漸漸崛起。
國內最大環保水漆生產企業晨陽水漆就是技術雙向流動推動產品升級的很好案例。
自1998年晨陽董事長劉善江受到國外使用水漆的啟發后,便開始專注水漆的研發,截止今年晨陽已經連續16年不斷進行水漆創新研發。目前,晨陽水漆不僅掌握了環保水漆技術,更參與制定水漆的國家標準,擁有水漆相關專利50余項,擁有全國在全水漆推廣方面唯一的水漆院士工作站,已經走在了水漆技術的尖端。
如今,晨陽生產的水漆產品除應用在家裝、工程、工業等領域外,在船舶、軍工等領域也已應用,并且在研發納米級漆、航天用漆等高精尖產品。在國際上,晨陽產品通過了歐盟SGS環保檢測認證和德國TUV環保檢測認證,可與國際品牌同臺競技。
所以,油漆在與水漆的對決中逐漸陷入困境,絕不僅僅是因為其不夠環保,更因為水漆在技術升級和品質提升方面完成了對油漆的追趕和超越,完全已經可以替代油漆產品。而這或許也是國家不顧油漆企業低利潤困境也要征收油漆消費稅進行產業升級的底氣所在。(責編: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