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在分析我國城鎮化發展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外部挑戰時就指出,“在全球經濟再平衡和產業格局再調整的背景下,全球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龐大生產能力與有限市場空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我國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和消化嚴重過剩產能的挑戰巨大。”
“全世界正掀起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的熱潮,這是爭奪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新一輪競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力量對比。有分析稱,西方國家到2017年就能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指出,如果一國長期徘徊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將在未來的全球經濟政治版圖上難有一席之地,因此,“現在是中國產業升級的最好時期”。
“全球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以創新支撐和引領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推動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在博鰲亞洲論壇中“改革:重塑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優勢”分論壇上,華夏幸?;鶚I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轷震宇表示,致力于以實踐推動中國產業升級的華夏幸?;鶚I,目前就在以創新的思路探索全球背景下中國產業升級的路徑,并正在付諸實踐。
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
魏建國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產業構成都在進行新的調整和改變,致力于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新興產業的培育,重點是提高傳統產業的資本效率、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的內需市場,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礎設施,以及大學擴招后形成的相對越南、印尼等國高素質、而相對美國、日本又低價的人力資源。
實際上,改革開放35年以來,中國在前三次全球產業布局中承接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技術型產業,成為世界工廠。發展至今,中國已經從世界所謂的“工廠”發展到工業品質、產品品質都有所提高的階段。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已經可以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堅實基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國外需求這三大需求既促進了產業升級,同時也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支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主任張永軍認為,居民消費比重的提高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繼而又促使產業結構調整。
從我國的內生需求來講,需要把握住由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所帶來的產業升級的最好時期。魏建國認為,中國只有產業升級,擁有強大的高端制造業和品牌,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實際上,作為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市場力量,各類企業的主動實踐和積極創新,已成為將中國產業升級之路推向前進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過去的15年里,華夏幸福基業以環北京區域為試點,在生物醫藥、文化創意、航天制造等多個領域深耕產業一線,不斷創新產業升級手法,推動了區域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轷震宇如是說。作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投資開發運營集團,華夏幸福基業自1998年創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打造產業新城、建設幸福城市,使所開發的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為企業使命,致力于以實踐推動中國產業升級。
在產業促進方面,華夏幸福基業建立了從產業規劃到招商引資,從產業發展載體建設到產業園區運營的產業集群打造體系,促使各類產業要素在區域集聚,快速形成產業集群,并向價值鏈的高端延伸,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產業園區既是現代產業集群發展的功能區,也是技術創新的孵化區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區。要發揮園區集聚效應,帶動產業升級。”對此,張永軍評價認為,以園區為載體,以骨干企業為依托,引進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項目,發揮園區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形成共性技術研發聯盟,已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為實現對自我產業促進思路再創新,華夏幸?;鶚I近日遠赴美國硅谷,設立其海外第一個高科技孵化器,繼續踐行以科技創新驅動中國產業升級。
秉持“美國孵化,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理念,華夏幸?;鶚I此次在硅谷設立孵化器,是希望從源頭創新入手,建立從前期孵化,到中期加速,再到后期產業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搭建起中美兩國產業發展和交流的橋梁。
“華夏幸福基業通過硅谷孵化器的搭建,以平臺去培育和孵化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待項目成熟后,再用國內的園區載體來實現產業承載,找到中美產業對接的路徑,打造可持續的產業價值鏈。”轷震宇認為,赴美孵化高科技產業項目,可以看做是華夏幸?;鶚I產業促進的再升級,即從國內區域資源整合轉變為全球區域資源整合,從過去的被動轉移變為主動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