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的頭發還不如原來,變得像枯草一樣。”近日,張大媽向記者申訴,她購買了一款名為“葉赫那拉烏發散”的染發品,但是按指示用過后不僅沒有出現電視廣告所宣傳的神奇效果,頭發反而不如從前,變得向枯草一樣。想起對方承諾“無效退款”,張大媽撥通“全國客服熱線”表示想把剩下的染發品退掉,對方最初說“給退”,再撥打就不接了。
記者注意到,這種“葉赫那拉烏發散”外包裝上產品批準文號為“國妝特字 G20120404”,查詢后發現,其注冊名稱是“維彩莉染發膏(自然黑色)”,包裝盒上也標有該字樣,只是比較小。隨后記者多次撥打包裝上標明的“全國客服熱線”,試圖聯系上公司客服,但實際情況不是無法接通,就是通了沒人接聽,截止記者發稿時,仍然沒有聯系上相關工作人員。
實際上張大媽的遭遇并不是個案,上月底,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2014年1月份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違法廣告的公告,涉及產品25個品種,均是發布在平面媒體上。根據公告,廣告中標示名稱為“潤骨素”的保健食品,批準的保健功能為“增強免疫力”。該廣告嚴重篡改審批內容,使用絕對化語言,聲稱能“修復受損關節,全面補充關節營養”,承諾“每天1500毫克氨糖,還你一副好身骨”,誤導消費者。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些被曝光并且已經被通報批評的產品并未銷聲匿跡,而是轉戰到了網絡。時至今日,在某搜索引擎輸入“葉赫那拉烏發散”、“潤骨素”,出現的結果中,排名靠前的都是夸大事實的虛假醫藥推廣鏈接。打開鏈接,神奇的療效、低廉的價格、快捷的物流服務,其中不乏“不死的癌癥”、“沒有副作用”、“權威認證”等煽動性字眼,并且還有大量患者“現身說法”,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掉入商家設下的圈套。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深入,網絡上的虛假廣告和信息正越來越多的通過搜索引擎影響著消費者。而醫療性信息尤為突出,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醫療衛生知識匱乏,缺乏必要的醫學常識,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特別提醒消費者,網絡信息魚龍混雜,難以正本清源,要避免被虛假廣告誤導,廣大消費者應增強自身辨別意識,對于網絡推廣信息,要懂得識別,選擇合法渠道購買相關產品,謹防上當受騙耽誤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