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網友起訴360安全瀏覽器侵犯用戶隱私一案有了最新進展。據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對案件涉及的電子數據做出的司法鑒定,明確證實了用戶在使用360瀏覽器訪問網站時,360瀏覽器向其服務器上傳了客戶端輸入的網址、網址安全驗證信息、運行環境等信息,同時對用戶安裝的其他瀏覽器也進行嚴密監控。而這也是今年3.15中消協發布安全調研報告稱360在“竊取用戶隱私”、“監控用戶上網”等方面問題突出之后,又一次被權威機構認定侵犯用戶隱私。
根據該司法鑒定,證明360瀏覽器不僅長期存在竊取用戶隱私的行為,還對用戶的下載行為越界監控,人為干預用戶正常的產品使用選擇。除此之外,當用戶安裝或卸載360安全瀏覽器時,瀏覽器會監控其電腦中的軟件安裝情況,只要電腦中安裝了QQ、QQ管家、金山毒霸、遨游瀏覽器、搜狗輸入法、騰訊TT瀏覽器、火狐瀏覽器、Chrome瀏覽器、阿里巴巴瀏覽器等十余種軟件,360瀏覽器都會將安裝信息收集上傳到360服務器上。
無獨有偶,今年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正式在其網站披露《中國消費者信息消費與安全調研報告》全文,報告數據顯示:在用戶使用滿意度方面,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360在“竊取用戶隱私”、“監控用戶上網”等方面問題最為突出,安全軟件不安全導致其用戶使用滿意度位列倒數第二。
2013年,杭州一名計算機軟件愛好者在下載使用360瀏覽器軟件后,發現該軟件不斷對自己安裝的軟件、瀏覽網頁等私密信息進行收集,并將相關數據傳回360服務器。隨后,這名杭州網友以“涉嫌侵犯隱私”為由將360訴上公堂,而這也是360公司在2013年一年之內被用戶第5次起訴。該網友認為360的行為已經超出了網頁瀏覽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使他產生了極大的不安。“360瀏覽器用戶多達上億,一旦發生信息泄露,危害不亞于一場軍事災難。”該網友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通過法律途徑為網民維權,迫使360停止這種“流氓”的行為。
據業內人士表示,360作為安全軟件提供商進行大規模監控用戶的行為,在國際上來看都極為罕見,其在監控范圍及惡劣性質上堪比“棱鏡”。目前我國在處罰機制上的不完善,導致360仍能屢敗屢“站”,作為上市公司仍以帶有原罪的商業模式前行。同時該業內人士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完善相關法規,技術手段也在快速提升,360在以后很難打著“用戶體驗”的幌子做損害用戶及同行利益的行為了。
而今年中消協發布《中國消費者信息消費與安全調研報告》后,相關權威專家結合信息消費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對報告進行了解讀。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認為:“因為安全行業的特殊性,用戶對安全軟件有天然的信賴性,因此安全行業對于個人信息的界定范圍很關鍵,因為很多情況下安全軟件的行為會影響到用戶。但是安全軟件本身也涉及到安全問題和個人信息問題,像360這樣隱私泄露問題纏身的企業,會讓用戶對整個安全行業的權威性都產生質疑。”
而本次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出具司法鑒定,就是對于360瀏覽器進行“數字犯罪”的有力回應,技術含量高、內容權威,讓360的侵權行為無處遁形。針對互聯網公司濫用軟件權限的行為,近年來,司法和行政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對網絡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應振芳律師表示。“現在我國法律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正逐步完善,對侵害個人隱私權的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正在加強,相信網民的隱私安全可以在現行的法律制度下得到保障,任何收集個人隱私的違法者都將受到相應的懲罰。”
“某些企業通過違法手段獲得了豐厚收益,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不過是被法院判罰幾十萬、幾百萬,成本低收益高導致違法行為難以遏制。” 江西東泰律師事務所律師蔡律師表示蔡律師指出,360無視用戶起訴,對官司敗訴毫無顧慮的根本原因在于處罰太輕不足以形成震懾力。
在我國當前法律環境下,互聯網安全領域的反壟斷行為、網絡隱私權益保護等都一直是薄弱環節,因此,相關法律專家指出,除法律處罰之外,政府也應采取措施懲罰互聯網企業侵權。
近日,杭州網友起訴360安全瀏覽器侵犯用戶隱私一案有了最新進展。據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對案件涉及的電子數據做出的司法鑒定,明確證實了用戶在使用360瀏覽器訪問網站時,360瀏覽器向其服務器上傳了客戶端輸入的網址、網址安全驗證信息、運行環境等信息,同時對用戶安裝的其他瀏覽器也進行嚴密監控。而這也是今年3.15中消協發布安全調研報告稱360在“竊取用戶隱私”、“監控用戶上網”等方面問題突出之后,又一次被權威機構認定侵犯用戶隱私。
根據該司法鑒定,證明360瀏覽器不僅長期存在竊取用戶隱私的行為,還對用戶的下載行為越界監控,人為干預用戶正常的產品使用選擇。除此之外,當用戶安裝或卸載360安全瀏覽器時,瀏覽器會監控其電腦中的軟件安裝情況,只要電腦中安裝了QQ、QQ管家、金山毒霸、遨游瀏覽器、搜狗輸入法、騰訊TT瀏覽器、火狐瀏覽器、Chrome瀏覽器、阿里巴巴瀏覽器等十余種軟件,360瀏覽器都會將安裝信息收集上傳到360服務器上。
無獨有偶,今年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正式在其網站披露《中國消費者信息消費與安全調研報告》全文,報告數據顯示:在用戶使用滿意度方面,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360在“竊取用戶隱私”、“監控用戶上網”等方面問題最為突出,安全軟件不安全導致其用戶使用滿意度位列倒數第二。
2013年,杭州一名計算機軟件愛好者在下載使用360瀏覽器軟件后,發現該軟件不斷對自己安裝的軟件、瀏覽網頁等私密信息進行收集,并將相關數據傳回360服務器。隨后,這名杭州網友以“涉嫌侵犯隱私”為由將360訴上公堂,而這也是360公司在2013年一年之內被用戶第5次起訴。該網友認為360的行為已經超出了網頁瀏覽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使他產生了極大的不安。“360瀏覽器用戶多達上億,一旦發生信息泄露,危害不亞于一場軍事災難。”該網友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通過法律途徑為網民維權,迫使360停止這種“流氓”的行為。
據業內人士表示,360作為安全軟件提供商進行大規模監控用戶的行為,在國際上來看都極為罕見,其在監控范圍及惡劣性質上堪比“棱鏡”。目前我國在處罰機制上的不完善,導致360仍能屢敗屢“站”,作為上市公司仍以帶有原罪的商業模式前行。同時該業內人士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完善相關法規,技術手段也在快速提升,360在以后很難打著“用戶體驗”的幌子做損害用戶及同行利益的行為了。
而今年中消協發布《中國消費者信息消費與安全調研報告》后,相關權威專家結合信息消費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對報告進行了解讀。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認為:“因為安全行業的特殊性,用戶對安全軟件有天然的信賴性,因此安全行業對于個人信息的界定范圍很關鍵,因為很多情況下安全軟件的行為會影響到用戶。但是安全軟件本身也涉及到安全問題和個人信息問題,像360這樣隱私泄露問題纏身的企業,會讓用戶對整個安全行業的權威性都產生質疑。”
而本次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出具司法鑒定,就是對于360瀏覽器進行“數字犯罪”的有力回應,技術含量高、內容權威,讓360的侵權行為無處遁形。針對互聯網公司濫用軟件權限的行為,近年來,司法和行政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對網絡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應振芳律師表示。“現在我國法律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正逐步完善,對侵害個人隱私權的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正在加強,相信網民的隱私安全可以在現行的法律制度下得到保障,任何收集個人隱私的違法者都將受到相應的懲罰。”
“某些企業通過違法手段獲得了豐厚收益,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不過是被法院判罰幾十萬、幾百萬,成本低收益高導致違法行為難以遏制。” 江西東泰律師事務所律師蔡律師表示蔡律師指出,360無視用戶起訴,對官司敗訴毫無顧慮的根本原因在于處罰太輕不足以形成震懾力。
在我國當前法律環境下,互聯網安全領域的反壟斷行為、網絡隱私權益保護等都一直是薄弱環節,因此,相關法律專家指出,除法律處罰之外,政府也應采取措施懲罰互聯網企業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