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的最致命的動物是什么?獅子?鯊魚?還是毒蛇?你一定沒想到,在全球最致命的15種動物中,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蚊子,小小的蚊子超過了其他14種致命動物導致人類死亡的總數!
被蚊蟲叮咬不僅會造成皮膚紅腫、搔癢,還可能被傳播多種疾病,如登革熱、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以登革熱(骨痛病)為例,致死率在15%~50%,多達100個國家的人受此影響,造成每年數以十億計美元的經濟損失,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驅蚊大戰,“武器”盤點
不想成為蚊子的饕餮盛宴,就讓我們了解一下蚊子是如何捕食的!
蚊子的嗅覺非常靈敏,擇味而叮,能通過辨別氣味準確尋覓目標。它們通過嗅覺刺激,被人身體散發的熱量、呼出的氣體(CO2)和皮膚的揮發物所強烈吸引,朝氣味源飛行,搜尋到宿主。下面讓我們來介紹一些實用的驅蚊方式吧。
蚊帳屬于物理驅蚊,使用安全無毒,但是方便性欠佳,在活動及外出時并不適用,因此有較大的局限性。
蚊香主要是通過菊酯類的化學物質對空間進行驅蚊,除了無法實現走動防蚊外,有些產品燃燒或加熱后形成的揮發物質,對人體呼吸道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頭暈、咽喉疼痛等。據測算,點一卷盤香放出的微粒和燒100根左右香煙的量大致相同,大多數盤香還添加了有機填料、黏合劑、染料、溶劑以及其他添加劑,燃燒或釋放后對人體及環境均有害。
驅蚊花露水的作用原理是在皮膚周圍形成汽狀屏障,這個屏障干擾了蚊蟲觸角的感應器對人體表面揮發物的感應,使人在蚊子面前變成了“隱形人”,讓蚊子找不著北。
驅蚊花露水因攜帶方便能隨時驅蚊、氣味芬芳,同時膚感清涼舒爽,還兼具花露水祛痱止癢消暑的效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大家在選購驅蚊花露水的時候,還應重視驅蚊成分的安全性。
驅蚊成分,棄“胺”投“酯”
全球驅蚊液產品中,驅蚊成分使用最多的是“避蚊胺”和“驅蚊酯”。避蚊胺簡稱DEET,是“二戰”期間由美國軍方開發,于1957年用于民用之后被廣泛使用的驅蚊劑。但科學界對這種驅蚊成分的安全性質疑越來越多,包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加拿大兒童健康機構在內的多個國家機構嚴令限制避蚊胺在兒童產品中的使用。
而驅蚊酯簡稱IR3535,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表明,其對人體健康無副作用,同時,美國環保總署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驅蚊酯雖然是合成產物,但其安全性等同于天然物質,對包括嬰兒和兒童在內的所有人群均安全。
相比避蚊胺,驅蚊酯具有安全性更高、刺激性更小等特點,是驅蚊技術不斷進化的產物,建議消費者在挑選驅蚊花露水時應棄“胺”投“酯”。同時提醒大家要認準農藥登記證號,這是驅蚊花露水的“準生證”。市場上宣稱驅蚊功效卻不標注農藥證號的產品都是不合規定的非法上市產品。比如海淘、網購的沒有標注農藥證號的驅蚊產品;又比如很多驅蚊貼、驅蚊環。這些產品既得不到功效上的保障,反而還存在安全性的隱患。
和很多日化產品一樣,不管是驅蚊花露水還是其他功效的花露水,針對特殊人群如孕婦、嬰兒、患有皮炎或皮膚破損者,需要按照產品注意事項或遵醫囑正確使用。針對兒童,不建議直接使用成人花露水,應稀釋后使用或使用兒童專用花露水。
夏季“斗”蚊正當時,消費者在使用“斗”蚊“武器”時應根據環境及個人需要合理選擇,并至正規渠道購買產品,才能安心使用,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