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等單位最新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5)》(以下簡稱: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佳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4-2015》在參評的1027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脫穎而出,獲得4星半評級。此外,在同樣由中心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5》(以下簡稱:藍皮書)中,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能(中國))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獲得73.2分,在外企中排名第8。
獲得4星半評級企業授牌儀式(右2為佳能(中國))
白皮書和藍皮書均是由中心頒布的對中國企業(含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權威研究著作。其中,白皮書主要以企業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披露情況及報告管理等特點,研究當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展水平。今年是中心連續第6年發布白皮書。白皮書以企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過程性、實質性、完整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讀性和創新性七大維度為評價指標,對1027家參評企業的報告進行了星級劃分,最高為5星級,此次《佳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4-2015》在7項評選維度中,過程性、實質性、可比性、可讀性和創新性均獲5星的高度評價,最終獲得了綜合評級4星半的成績。評級報告明確指出:“佳能(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系統披露了‘產品技術創新’、‘供應鏈管理’、‘職業健康管理’等電子產品與電子元器件制造業關鍵性議題;設置了“文化之魂 絲路之美”專題,詳述企業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保存中的責任實踐,喚起公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具有卓越的實質性和創新性表現,加之案例豐富、語言流暢,是一份領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今年已是佳能(中國)連續第6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佳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4-2015》獲4星半評級證書)
而藍皮書則以企業在所有公開渠道主動披露的責任信息,包括財務報告,經營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為研究對象,著重披露了中國企業300強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并分別剖析了國企100強、民企100強、外企100強以及16個重點行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藍皮書延續責任管理、市場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四位一體”的理論模型,形成了“通用議題+行業特定議題”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結果顯示,佳能(中國)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為73.2分,在中國企業300強社會責任發展指數中較平均分高出38.8分,在外資企業中較平均分高出47.1分,在外企100強中名列第8,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先者。
在社會責任的公益活動方面,佳能(中國)的表現也獲得了高度評價。佳能(中國)秉承“共生”企業理念,結合自身影像技術優勢制定“影像公益”戰略,在環境保護、教育啟蒙、文化傳承、社區關懷、人道援助等多個領域都開展了獨具特色的公益項目,積極履行企業公民的義務,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其中的文化保護項目,獲得年度“十大公益項目”稱號。佳能(中國)還先后榮獲了民政部頒發的“優秀企業公民”獎、中國扶貧基金會頒發的“2014中國高校公益最佳推動力獎”等諸多榮譽。
【參考資料】佳能(中國)歷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相關資料下載鏈接
http://www.canon.com.cn/corp/download/aboutcanon.html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貢獻簡介:
“影像公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優秀企業公民,佳能(中國)始終秉承“共生”的企業理念,不僅為廣大用戶提供全方位影像溝通與解決方案,同時還主動承擔企業公民責任,全力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積極推行“影像公益”,參與環境保護、教育啟蒙、文化支持、人道援助、志愿者活動等多方面的社會貢獻活動。
環境保護:佳能(中國)先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綠化基金會、野性中國工作室等國內外優秀環保組織合作。2004年至今,先后開展“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綠援使者——大學生生態攝影訓練營活動”、“影像•曠野尋蹤——野生大熊貓保護項目”等眾多具有影響力的環保活動,并長期開展植樹、節紙、海灘清潔等活動,積極推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企業環保理念。
教育啟蒙:佳能集團從1995年起至今,在中國共援建了10所希望小學,佳能希望能通過這個平臺,展開一系列面向中國青少年的公益關懷。陸續啟動了“你幫我幫你”和“影像•希望之光”項目,前者旨在投資中國基礎教育硬件環境,后者則旨在提高影像在提高兒童認知能力和社會化發展,幫助他們快樂成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013年,進一步升級為促進亞洲青少年影像文化交流的“佳能影像之橋”項目,截止到2014年底,項目共覆蓋10個國家和地區的179所學校,5600名孩子參與其中,收集到12119張影像作品,實現了孩子之間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并建立友誼。
文化傳承:從2009年起,佳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組穿行3萬多公里,深入四川、貴州、云南等8個省市的60多個縣市自治州,走訪了20多位省級、國家級傳承人和500多位民族文化持有人,為羌、苗、白、傣、彝、壯、黎、納西、漢等9個民族的21個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項目。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拍攝照片多達7萬幅,視頻1千多小時,累計數據量6TB。并無償捐贈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文化研究與保護機構,以此珍貴影像數據資料庫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事業。2014年,佳能文化保護項目延伸到絲綢之路,啟動“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項目,通過專業采集,公眾攝影大賽、攝影展及學術論壇,繼續踐行影像保護文化之路。2014年,佳能對陜西和河南兩地及周邊的國家級文化遺產進行全面深入的記錄,制作華陰老腔皮影戲和唐三彩紀錄片兩部,同期舉辦影像征集、影展和學術論壇,吸引萬余人參與其中;2015年項目以甘肅河西走廊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遺產為主題,深入天水、張掖、武威、嘉峪關及敦煌采風,后期舉辦影像征集及展出活動。
社區關懷: 佳能(中國)具有雄厚的醫療產品技術,并率先將眼底數字照相機等尖端的醫療設備應用在公益活動中,普及“預防醫學”的新理念。在廣州、沈陽、西安、南京等地的社區開展健康眼底檢查活動,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眼底檢查和預防醫學的健康知識,讓社區居民關注身體健康,提高預防意識。
人道援助:佳能(中國)深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患難與共,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共生”。面對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佳能從不退避。當社會需要援助時,佳能(中國)責無旁貸地投身救援工作。在抗擊 “非典”、2008年南方雪災、四川“5•12”地震救援、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3雅安地震、2014云南魯甸地震的賑災救助中,佳能(中國)都第一時間投身其中,捐款捐物,希望與災區人民共度難關。
志愿者活動(Human Social Responsibility):佳能(中國)根據企業特點,組建員工志愿者隊伍,運用各種資源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員工志愿者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投身社會公益活動。每年,佳能員工志愿者都會參與包括植樹綠化、環境清潔、環保承諾、影像課堂支教等志愿者活動,到2014年,累計8561人次,佳能志愿者提供了47598小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