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acebook并不好過,由劍橋分析泄露近9000萬用戶隱私的丑聞還未徹底解決,又迎來了國會的質詢聽證,甚至還有用戶發起的“刪除Facebook活動”,可以說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
Facebook的逆勢增長也許與其出色的公關能力和扎克伯格的個人魅力有關,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是,這并不是一種正常的情況。在一個完全自由競爭市場上,任何一家背棄信用給用戶帶來損失的內容提供商,都應當受到用戶的拋棄,都應被淘汰,而不是呈現出怪異的逆勢增長。Facebook之所以能夠頂住巨大的輿論壓力保持高增速,其實只有一個原因——壟斷。
社交媒體產業是一個壟斷市場或者說寡頭市場,全部的流量資源被幾家巨頭社區牢牢掌控,用戶除了這幾家以外別無選擇。即使出現了用戶期待以外的事情,在沒有更好的社交平臺以供用戶轉化之前,沒有人愿意主動承擔失去最主要社交渠道的社會成本。用區塊鏈領域的名詞來說,這就是中心化,也是風險的來源。
在這種中心化的背景下,用戶沒有選擇權,也沒有話語權,甚至沒有對自己隱私的保護能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最關鍵的是,這種中心化使得用戶轉化成本極高,幾乎是不現實的。因為如果單單一個人換用了別的平臺,而他所有的朋友仍然在原先平臺上,那么這個人的這次轉化必定會因為不愿舍棄整個社交網絡而失敗。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顧慮,那么就會發生上面的情況:丑聞爆出,毫發無傷,逆勢增長。
其實這種問題也有解決的途徑,就是依靠區塊鏈的思路,或者說去中心化的思路。首先,由一套被加密算法保護的分布式存儲系統作為整個社交網絡所有用戶行為信息的記錄,由于區塊鏈存儲系統中的數據不可被篡改,用戶的個人信息和虛擬資產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同時在加密算法的保護下,沒有人有權限可以獲得整個網絡中所有用戶信息,而想通過攻破算法反編譯信息也幾乎是毫無可能。在這種前提下,社交網絡并不是建立在某一個提供商的平臺上,而是獨立的一個分布式數據網絡,這個數據網絡的底層信用由區塊鏈技術來保證,安全性得到保障。
目前在這個領域國內已經有了探索者,比如一個叫AiLink的項目就正在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平臺來改良目前社交平臺的弊端。雖然這個項目已經登上了中國區塊鏈百強榜,但用戶體量截至目前來說仍然非常小,要想和巨頭直接抗爭還需要較長的發展時間。
AiLink的宗旨是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高安全性、隱私保護等特性和人工只能及P2P技術結合起來,放棄傳統商業化公司利用信息和資源不對稱的盈利模式,鼓勵用戶在去信任的價值網絡上進行價值社交互動,如:
用戶在AiLink平臺處于主導地位,對個人資料和資產享受絕對的控制權;
AiLink鼓勵開發者向社交網絡用戶提供游戲、直播等內容和服務,并利用智能合約保證開發者利益;
廣告主和商家在平臺中可發布商業任務或直接進行廣告投放、活動推廣,并通過利用平臺激勵機制保證投放與接收用戶活躍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區塊鏈基本協議的基礎上,AiLink建立了一個激勵自治系統,將每個用戶對平臺的貢獻通過算法量化,然后給予相應的獎勵。這種“讓利于民”的做法,確實在目前“得利于民”的社交平臺中顯得耳目一新。
其實社交平臺的核心價值本來就是由每一個用戶的每一次發布、每一次點贊、每一次轉發而積累構建而成的。我們生活在被類似Facebook這種巨頭壟斷的社交網絡中太久了,甚至開始覺得被這些平臺投放廣告、獲取隱私是正常的事情,而忽視了我們用戶才是平臺的根本。中心化的巨頭平臺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用戶體驗卻越來越低。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讓社交變成用戶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被商業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