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寶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政策解讀
一、規劃綱要的起草過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區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寶坻的遠景目標的關鍵五年,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深入謀劃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承上啟下的里程碑意義。為做好“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區發改委在由區委書記為組長,區長為第一副組長的寶坻區“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迅速組織各專業領域專家成立編寫組,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嚴格落實中央、市委和區委的決策部署。編寫組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市委全會精神和區委對“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確保《規劃綱要》與中央、市委和區委的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承前啟后,改革創新。充分考慮“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的要求,系統總結十三五以來寶坻區取得的發展成就,客觀分析機遇與挑戰,并結合區直各部門前期的各項專項規劃和調研成果,提出我區十四五規劃綱要。
三是基層調研,廣泛深入。為提高綱要的可操作性,編寫組先后多次開展走訪調研,安排2周時間,實地走訪了天寶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城等重點產業園區和林亭口、八門城、大口屯等街鎮,實地了解不同街鎮、園區的資源稟賦和發展思路,最大限度吸收基層經驗。
四是開門問計,集思廣益。編寫組先后組織座談會十余場,并于10月份組織了為期1個月的“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先后收集涵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民營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見建議430余條,并逐條進行了認真研究吸納。
《規劃綱要》初稿按照區委建議修改完成后,區發改委就初稿內容向區直各部門、各街鎮園區征求了意見,并組織各領域專家,對綱要進行了論證。經區政府全體會議、區委常委會議審定,最終在寶坻區五屆人大九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二、規劃綱要的基本框架
按照《中共天津市寶坻區委關于制定天津市寶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要求,《規劃綱要》共分為3大板塊、13部分、54節。
第一板塊為總論 。 包括第一、第二共2個部分,共6節內容。主要闡述我區“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成就,“十四五”發展面臨的發展環境,明確了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必須遵循的原則和發展目標。
第二板塊為分論 。 包括第三至十二共10個部分。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按照“樞紐之區、科創之區、生態之區、幸福之區”功能定位,共組織了4個層次:
第一層為“樞紐之區”,包括“積極承接新一輪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標準建設協同發展的樞紐之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塑造現代化中等城市新格局”共3個部分,14節內容。
第二層為“科創之區”,包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充滿活力的科創之區”“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快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共3個部分,14節內容。
第三層為“生態之區”,包括“堅持綠色發展導向,打造藍綠交織的生態之區”1個部分,4節內容。
第四層為“幸福之區”,包括“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區”“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厚植寶坻人文內涵底蘊”“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寶坻”共3個部分,13節內容。
第三板塊為結尾 。 包括第十三部分。主要闡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健全規劃實施機制3節內容,確保規劃綱要制定的目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