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靜海區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市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和區委二屆十次全會精神,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做實做細扶貧協作、支援合作和招商引資工作,繼續探索支援協作新模式,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圍繞總部經濟、重點項目下功夫,力爭在推動靜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當表率。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靜海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甘肅省鎮原縣、對口支援西藏卡若區,其中鎮原縣為國務院掛牌督戰縣,鎮原縣方山鄉賈山村為國務院掛牌督戰村。區合作交流辦在工作中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組織推動、督導落實等職能作用,堅持“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工作要求,注重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在產業合作、消費扶貧、勞務協作和攜手奔小康等方面創亮點、樹品牌,走出了靜海特色扶貧路徑,全面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去年9月30日,慶陽市政府批準鎮原縣方山鄉賈山村等13個貧困村退出;11月21日,甘肅省宣布鎮原縣等8個貧困縣摘帽。
靜海區合作交流辦黨組成員、副主任辛長金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要按照‘四不摘’要求,緊盯脫貧縣、脫貧村、脫貧戶的防止返貧監測情況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保持幫扶政策、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完善幫扶機制,深化交流合作,不斷增強受援地的造血能力和內生動力,實現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助推脫貧地區持續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去年以來,區合作交流辦立足靜海實際,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建立區級聯動機制,加快推進項目對接;同時,制定《靜海區發展“飛地經濟”管理辦法》和《靜海區區直部門招商引資工作考核管理辦法》,激發招商引資活力,為全區聯動協同招商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屏對屏、線連線”方式開展好市、區兩級“云簽約”,成功簽約18個項目,協議引資額147.7億元。
靜海區合作交流辦黨組書記、主任劉鳳來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我們將立足優勢,搶抓機遇,進一步做好政策服務工作,持續抓好平臺招商,利用工場網、梧桐樹基金招商平臺和谷川聯行等招商中介機構,挖掘項目渠道資源,著力為靜海引進一批高水平企業和項目,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高端要素集聚,為實現天津‘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