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和區委二屆十三次、十四次全會部署,緊緊抓住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區委、區政府決定實施2021年20項民心工程。
一、新建和啟用一批教育設施
1.建成碧桂園幼兒園。
2.建成蘆臺新光小學。
3.啟動新建蘆臺新光幼兒園。
4.新蘆臺一中投入使用。
5.朝陽花園幼兒園投入使用。
二、改善群眾出行條件
6.實施寧河區路燈智能改造提升項目,更換1萬余盞路燈LED燈頭,改造商業道和光明路燈桿及電力線路,提升照明亮度。
7.實施永定新河北路、次干路十二等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
8.提升改造鄉村公路及橋梁,包括造甲城鎮永定新河北堤路、南堤路和七里海鎮大八畝坨村路等共計25公里鄉村公路,以及廉莊鎮排河橋、潘莊鎮朱淀橋、板橋鎮盆罐橋、七里海鎮任鳳村橋等4座橋梁。
三、提升群眾居住質量
9.實施銀河花園、福康花園、福東西里、唐寧里等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10.完成光明路百花影院還遷房建設。
11.加快“一中片區”地塊二還遷房建設,啟動“一中片區”地塊三還遷房建設。
四、優化殯葬服務設施
12.實施寧河區殯儀館改造工程,滿足群眾殯葬服務需求。
五、提升區醫院診療能力
13.啟動寧河區醫院改擴建項目,新建綜合住院樓,新增床位250張,全面提升診療能力。
六、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14.建成寧河區文化中心,完成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建設。
15.舉辦文化惠民活動,全年演出84場。
16.建設一批健身運動場所,包括普通健身園8個、社區體育園4個、多功能運動場2個。
七、改善群眾用電質量
17.實施173項配網工程,提升戶均配變容量,提升絕緣化率,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線路約440公里,新增配變容量9.6萬千伏安。
八、提升生態環境水平
18.實施寧河區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三期工程,包括結合現狀水面進行綠化種植,進行道路鋪裝、園林景觀建設及泵站提升等。
九、方便群眾日常購物
19.綠屏西路菜市場、恒大社區菜市場投入使用,滿足周邊約6萬戶居民購物需求。
十、完善公共充電設施
20.在居民小區建設公共充電樁30臺,維護現有公共充電設施,保障正常運行。
十一、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21.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
22.創建寧河區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廣綠色安全生產模式。
23.實施小站稻品牌推介工程,提高品牌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十二、改善城鄉環境面貌
24.實施城區薊運河南岸及老舊道路提升工程,維修提升108條老城區背街里巷道路。
25.實施橋北新區生態綠廊項目,建設環橋北新區健身步道、綠化景觀、運動廣場、景觀水系等。
26.啟動全域清潔化工程,創建人居環境示范村29個、提升改造24個村莊的里巷道路。
十三、關愛婦女兒童健康
27.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提升計劃,保障母嬰安全,強化出生缺陷防控,提升婦女兒童健康水平。
28.加強未成年人近視防控,對全區所有中小學生開展視力篩查。
十四、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29.推進社區老年健康服務和“空巢老人”關愛行動,組織老年人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員提供入戶醫療護理服務,其中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達到4萬人,為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員提供入戶醫療護理服務5502人次。
30.在板橋鎮東雙莊村和趙學莊村新建2個日間照料中心。
十五、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31.完成北疆電廠引熱工程。引入北疆電廠熱源,替代現有6臺燃煤鍋爐,保障城區700萬平方米清潔取暖。
十六、多措并舉穩定就業
32.優化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拓寬就業渠道和崗位,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700人。
十七、救助特殊困難群體
33.繼續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發放居家托養服務補貼,惠及3200人。
34.為殘疾人免費配發助行器、假肢等輔助器具500件。
十八、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35.提高失業保險待遇標準。
36.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報銷待遇,報銷比例在現行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
37.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符合條件重度失能人員發生的相關護理服務費用,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水平總體控制在70%左右。
十九、著力提升急救能力
38.開展群眾性、普及性紅十字應急救護專題講座培訓,全年培訓900人。
二十、關心困難職工生活
39.為3000名農民工、困難企業職工和困難職工開展免費查體。
40.開展職工大病救助,對因病在醫保定點醫院治療,一年醫藥費(含自費)經醫保、單位投保的商業保險、單位二次報銷后,實際個人支付醫藥費總額超過6萬元的在職會員,分梯度給予1至5萬元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