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創新。2020年,我區堅持以綠色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為抓手,打好河湖管理攻堅戰,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再到“更實”轉變,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鳥飛”的綠色生態寧河。
寧河地處“九河下梢”,境內5條一級河道、12條二級河道縱橫交錯,農村坑塘溝渠多達2000多條,打通和凈化這些“毛細血管”,也就打通了河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此外,這里還擁有七里海國家級濕地這片“京津綠肺”。要管好寧河區的河與湖,不但關系著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涵養發展,也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
2018年,寧河全面打響了“清河行動”,各鎮村開始清退散養養殖戶、建設污水管網、開展坑塘治理……一項項戰役相繼打響。通過清理坑塘、建設管網、堤岸加固、鋪設草坪,長年累月污染堆積的坑塘逐漸恢復成本該有的模樣。
為了保持河道的水環境,各村集體還在河塘里撒下魚苗,并利用優質的水資源,大力發展稻蟹混養,使村集體經濟和農民人均收入都創下新高。
造甲城鎮地處寧河區西南隅,與北辰區、東麗區毗鄰,河湖縱橫交錯。七里海西海大多位于造甲城鎮域內;一級河道永定新河穿鎮而過,南北堤岸共計34公里沿線由造甲城鎮管轄;作為七里海核心區的“護城河”,二級河道津唐運河14公里沿線也在這個鎮。除此之外,鎮域內還有88條溝渠、71個坑塘,“濕地水鄉”一直是這個鎮著力打造的品牌。
造甲城鎮各級河長把巡河工作貫穿日常,發現問題及時督辦,切實讓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河湖空間管控得到了加強,河湖“清四亂”被納入常態化規范和治理。
2020年7月,造甲城村的村民們用上了真空負壓污水集中處理系統,這種應用于高鐵上的污水系統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經過集中處理過的污水變為清潔水后可用于澆灌農田,同時,廢料廢渣轉化成農用有機肥料,實現資源的綠色循環利用,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的如廁難問題,有效保護和提升了七里海濕地的水質,改善了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我區認真落實河湖長制責任,區、鎮、村三級河長體系已經形成,419位各級河湖長、413位巡河護河員長期堅守一線,做到了有水的地方就有專人負責。此外,由各村、社區老黨員、志愿者和群眾組成的“民間河長”隊伍,也在維護著河湖安全,為綠色寧河建設貢獻著更多的力量。
通過各級河長的責任落實和群眾的積極參與,全區水環境持續向好,各村坑塘變為景觀河,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河暢、水清、岸綠、鳥飛”的景象重回群眾身邊,大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