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古屯鎮韓村 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路徑,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陣地堡壘作用,為村民實現物質、精神雙富裕按下了“加速鍵”。
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進入新時代的韓村,在紅色信仰的感召下,正在用智慧與干勁,譜寫著鄉村振 興 的華美樂章。
解決百姓急難
讓群眾生活“好”起來
為實現“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一人” 的目標,韓村“兩委”聯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實施結對幫扶計劃,村內老弱病殘、生活貧困或“三留守”困難戶與村干部黨員結對認親,通過“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等形式定點幫扶。村民給這項工作有這樣一個生動地表達,叫“群眾動嘴,干部跑腿” 。
村民呂亞娟身患殘疾,丈夫身體不好,需長期服藥,孩子正在讀書,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得知這一情況,村“一肩挑”劉萬剛主動與呂亞娟家庭結成了“對子”,協助申請的生活補助、殘疾人補助、落實危房改造政策讓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更讓呂亞娟感激的是,在村“兩委”的積極爭取下,兒子蔡敬藝每年能夠獲得1萬余元的助學金,解除了學費的顧慮。現在,蔡敬藝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每到寒暑假,他都會回到村里,幫助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強化模范帶動
讓黨員身份“亮”起來
去年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之時,韓村出現了4例疑似病例,村里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關鍵時刻,村“兩委”一班人和村里黨員主動站了出來,在16天的封鎖期內,平安有序地保障了全村人的正常生活。“村黨總支成員真能干,帶領黨員、村民代表沒白沒黑地忙活,為我們村民做保障,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讓人“心驚膽戰”的16天安全度過后,所有村民交口稱贊。
隨著近期河北、北京多地出現中高風險地區,1月13日起,韓村兩委成員和黨員再一次主動請戰,向黨組織遞交了疫情防控請戰書,大家輪流在村子的四個出入口執勤,保障全村百姓生命安全。韓村廣大黨員干部敢于擔當、沖鋒在前,堅決做到“關鍵時刻有組織在,關鍵崗位有黨員在”,凝心聚力構筑起了防控戰“疫”的堅強堡壘。
堅持文化育人
讓民心民氣“聚”起來
走進韓村的文化禮堂,墻上的《活動安排表》寫的密密麻麻,廣場舞表演、紅色電影展播、腰鼓隊、秧歌隊、小車隊……20多項活動輪番上陣,令人目不暇接。
“村里新建了102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和文化禮堂,整合農家書屋、道德講堂、鄉村學校等資源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劉萬剛 介紹到,“通過主題宣講、‘我是黨員我承諾’‘村民笑臉’等多項文明實踐活動,我們傾力打造屬于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除了參加文明實踐活動,不少群眾還在志愿服務隊扎下了根。為了實現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村里組建起學習宣傳、文化健身、互幫互助、文明風尚 4支志愿服務隊伍,真正做到“村民在哪,服務就跟到哪;村民需要啥,志愿服務就干什么”。如今,村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從“人幫我”到“我幫人”,主動要求加入志愿服務行列,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他人,鄉親們之間互幫互助蔚然成風。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黨員的帶動下,近三年來,韓村已有70余人 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累計將30名 優秀同志吸收進黨員隊伍,另有10人 被確定為發展對象,充分彰顯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近年來,村黨總支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我村的村風、家風和民風同步改善。”劉萬剛 感慨地說,“我們黨組織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口碑、獲得了支持,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中,畫起了黨群共建的‘同心圓’。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韓村黨總支時時處處以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為念,
時時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
讓初心貼近群眾,讓使命造福群眾,
用永恒的初心使命為黨旗增輝、為黨徽添 彩。